2020/4/25 11:32:23
受疫情影響,每個人都呆在家里,線下房地產銷售進入寒冬。在各種直播平臺出現后,房地產力量開始迅速聚集在短視頻營銷領域。
“獲得客戶的傳統模式非常困難,成本也很高。相比之下,網上客戶的咨詢水平遠遠高于線下會展業。房產短視頻營銷要有正確的咨詢和服務邏輯,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幫助客戶解決實際需求。”
不同主體的目的和運作方式是不同的。
據了解,雖然房地產公司、房地產代理商和房產營銷工作員都在爭相進入短視頻營銷領域,但不同主體的運作方式和目的仍然大相徑庭。
房地產公司和分支機構的視頻短片常常更加側重于品牌形象的宣傳,短視頻營銷內容從來不涉及房地產知識的普及和銷售,而是用一些舞蹈視頻來吸引粉絲。
在這個短視頻平臺上,活躍的賬戶越來越多,有房地產中介公司,也會有房產營銷工作員,尤其是個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致力于為房地產銷售建立“互聯網紅”和基于知識的個人知識產權。從內容上看,它仍然是基于房地產知識的推廣和普及。進一步細分可以分為房地產知識普及、房地產產品評價、家庭戶型解讀和家庭裝修定制等。類似于通過微信公眾號引流的方式對房地產產品銷售。
然而,房地產機構并不完全專注于營銷。兩個擁有超過10萬粉絲的機構相關人士表示,公司開設視頻短片賬戶主要是為了品牌推廣和房地產知識普及,目的是“先輸出知識,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產品”,并沒有將它們納入短視頻營銷渠道,但并不否認“在平臺上積累了一定流量后,才會提升轉化率”。
良莠不齊,房產短視頻營銷需要積極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些賬號在推廣房地產概念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門檻較低,也很少有代理商冒充專業人士、貶低同行、兜售自己的產品,甚至誤導消費者的情況。
一方面,受時間的限制,許多內容被定位為“引人注目”。例如,標題的使用,如"顯示你的房地產例行不踩坑","如何購買最便宜的房子";“明明是XXX,為什么要住戶買單”等等來榨干消費者的錢。表面上是專業的,但實際上不一定是專業的。也會有一些貶低同齡人、誤導消費者和誘使消費者“辭舊迎新”的案例。
據了解,對于消費者來說,有兩種方式來保證短視頻賬戶和短視頻平臺推薦的產品:
一是通過增加微信或打電話,進一步咨詢房地產產品和溝通保障方案,并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為線下交易提供便利。
第二,通過視頻下方的“鏈接”,直接跳轉到具有房地產銷售資質的房地產銷售平臺的購買頁面。
美御營銷集團發現:“目前,一些短視頻營銷號聲稱是從第三方的角度宣傳房地產,但其內容不符合規定。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警告稱:“它們是以不公平競爭的形式進行營銷的,比如情感視頻輸出,這很容易引導客戶的意見或向客戶推薦不合適的產品。”如果不認真對待,短視頻營銷也可能成為誤導在線銷售的“嚴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