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要素?在此之前,我們提到了產品品牌的概念,毫無疑問,產品是其核心載體。現在個別農產品企業也會有一些初加工或深加工產品,但關起門來,我們就得問問自己,在這一產品中,我們賦予了多少商品化元素?
商品只有成為商品才能流通,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的第一要素,就是產品必須具有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并且消費者對這一需求是迫切存在的。市場存在的前提是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
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的第二要素:根據商品本身的功能或特點,進行精煉,找出切口需求的突破口,這一突破必須建立在商品本身具有的功能屬性之上,在消費者現有或潛在需求的引導下,統一構成產品。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實際的東西,又要有符合感性需要的內容。離開了感性認識的需求,直指功能屬性,那只能是冰冷的專業名詞和一堆無法理解的數據,只有感性認識的需求而缺乏功能屬性的基礎,那也只能是水中撈月。這一需求要想有效地嫁接到你的產品上,就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口,否則就是跟你半毛錢關系不大。
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的第三要素:在外包裝上的產品視覺表現上,必須具備符合產品品牌內涵的“視覺符號”,該視覺符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承擔起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功能;
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的第四要素,產品最終的市場定價是由產品的成本和市場需求的接受價格的雙重因素決定的,而且最終價格的波動也會逐漸脫離受政策變動影響的范圍。
為農產品品牌賦予商業化的第五要素:從目標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出發,確定產品外包裝的材料、規格、形式等。它會在消費者的后期實現中對消費者產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