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綏元,內蒙的一個老字號品牌,80多間店,在當地口碑非常好,正餐業態,也就是家常菜吧,菜單密密麻麻、主力店型三五百平米,以燒麥為核心產品,加上熱菜、涼菜、面點、小吃得100來個品種吧,經營狀況良好,下一步要跨區域發展,向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進軍,以何種形態出現,這一仗應該怎么打?
特別提示,核心產品燒麥味道極致!其他產品一般!!
談談我的思考:
一、核心產品的商業價值:
首先,我關注核心產品,關注核心產品在外區域市場的殺傷力!
1、這個產品是否極致?專業角度看,市場角度看,是否有商業價值?
2、這個產品除本地市場外,是否在區外市場也具有廣泛的認知度?
3、口味是否大眾普適?是否為大部分人所接受,而非地域小眾~
4、品類有無市場開發,有無其他強勢品牌的占位,品類空間是否有機會?
5、是否有文化依托?有概念,適合包裝放大,,,
6、是否有正餐和休閑的雙重屬性?
我們希望主打產品能在早餐、正餐和休閑時段都能發揮作用,希望他是全能冠軍~
7、餐飲零售化,零食化如何?
這個產品適不適合無堂食的外帶或者外賣?溫度、鮮度會不會大幅減分?成本高,打走量的大眾市場劃不劃算?
8、配方、復制和供應鏈保障能力?
配方、工藝是否有技術門檻?采購、加工、配送的保障能力如何?
9、圍繞核心產品的組合搭配
我們關注核心產品,也關注圍繞著核心產品的輔助產品、絕配產品?關注在不同時段、不同人群的消費場景需求~
二、以何種模式來切入市場?
1、現有模式移植:
西北家常菜、有點糙、不出彩,產品太多,重資產、人工房租負擔沉重,立足于本地發展,優化、瘦身以后仍有上升機會,消費習慣和歷史原因建議不做傷筋動骨的模式調整,老團隊、責任制、做優化提升的事!做標準化、規范化的事!做供應鏈升級的事!但,必須要瘦身,聚焦,才能出精品,,,,,,菜單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哪個都不能砍,砍一半綽綽有余,拿10%做定期輪換,,,,
2、單品零售化:
理論上,燒麥有單品零售化的屬性,像正新雞排、阿甘鍋盔,,,,,
但是,三方面因素導致我放棄:
1/鮮度、溫度離店后導致大幅減分減分~
2/食材成本高企,定位不能上移,而去比低,比量,那是死路一條!
3/放棄優勢資源,放棄多年的品牌背書,做物質層面的打拼,不劃算!
3、極富內蒙特色的\以燒麥為核心產品的簡餐組合
做簡餐、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產品結構要兼顧各時段的需求,要突出主產品,要打組合拳!,,
乘著這幾年刮起的西北風,以單品組合的形式,差異化的、占位燒麥品類!
喜家德可以占位精品餃子,老綏元為什么不可以搶占燒麥品類?
好,明確了打法以后,到底應該怎么落地?
三、方案的框架性描述,有以下特征:
1、必須要以內蒙文化為依托,以百年老字號為價值點,以傳統和時尚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包裝、放大并打造品牌,強調的是品牌價值,而非產品價值!傳統的東西,用現代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來,西貝已經做了范例!
現場要有儀式感,要突出匠心回歸,淡化工業化、快餐化痕跡,以環境烘托產品價值!
體現在服飾、餐具、環境、問候語等多方面------
2、以綜合體起步,定位輕奢小貴,人均五十元上下-----
3、產品結構規劃要充分考慮到早餐、午餐、晚餐和休閑時段的消費需求,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單人(午市搶快餐),多人共享(晚市搶正餐)和休閑時段搶小吃的場景需要,,,
燒麥系列為主打,牛羊肉壓陣(燒烤),輔助涼菜(酸奶)、內蒙特色小吃、各類雜糧粥、奶茶/磚茶等,不得超過30個產品,,,
每個產品必須要極致,必須要有說法,必須要拼食材,,,
4、150平米左右,10個人工,6000元/平米的投資成本(100萬)
5、供應鏈要保障燒麥的面皮、餡心的半成品配送能力,,,
6、以深圳為首選城市,快節奏、開放、包容、有市場總量、有消費力,以此為據點,來輻射其他一線城市,,,,
后記:
我覺得,燒麥是一個很有市場潛力的產品,也是一個很有文化承載力的產品,老綏元的大發展和突破點在區外一線市場,我看好燒麥這個品類,更看好老綏元這個品牌!